(圖片來源:衛福部 http://health99.hpa.gov.tw/EducZone/edu_detail.aspx?CatId=30510 )
會想寫這篇文章
是因為自己今年做了人生中第一次的抹片檢查
結果異常
經歷許多心理壓力
在茫茫網海中似乎少有較詳細的經驗分享
於是興起分享的念頭
希望可以帶給更多女性安定的力量
先簡述整個檢查過程
檢查/手術醫院: 林口長庚
主治/手術醫生: 趙安祥 醫師
2/20 因生產後六週回診看會陰傷口的恢復狀況,醫師提到可以順便做抹片檢查
兩週後收到報告,結果異常,安排於3/16回診
3/16 回診,為了進一步確定結果,自費做了人類乳突病毒基因檢測 (共2440元)
6/8 回診看報告,仍異常,HPV-58型呈現陰性,再做切片檢查 (520元)
等了將近一個月仍未收到報告書,去電得知異常,須回診
7/10 確定異常,為子宮頸上皮內贅瘤第二級 (CIN2),安排門診手術 (490元)
7/18 執行電燒手術治療 (520元)
8/17 回診看恢復狀況 (490元)
預約10/18 再做一次抹片檢查測試
最後確定我的檢查結果是子宮頸上皮內贅瘤第二級(CIN 2) /中度細胞分化不良
醫生說,是不算嚴重的結果,小小的異常,可以藉由正常作息讓自己的免疫力去修復,
幾個月可以回復正常,或是積極一點的治療便是進行門診手術,
用電燒的方式把潰爛的組織燒掉,讓它重新長肉。
因為我有計畫生下一胎,所以想要積極的處置,因此選擇電燒手術。
後來我回家爬了許多文章得到以下結論:
若未經治療,子宮頸癌前期病變可能自行回復正常、可能維持為癌前期病變、也可能演變成侵犯性癌症。
(意思就是可能變好、可能持平、可能變壞,誰要等它惡化?)
低度鱗狀細胞上皮內病變惡化的機率低,高度鱗狀細胞上皮內病變惡化的機率則較高。
(這個用膝蓋想應該也猜到的)
最後將大家會有的疑問一 一解答:
1.抹片檢查怎麼做?
子宮頸抹片採樣步驟:
褪去外褲和小褲後躺上檢查台,醫師使用陰道鴨嘴撐開,使用抹片刷或抹片木棒採集子宮頸細胞檢體。
2.做抹片檢查會痛嗎?
說真的,網路上很多人都說不會痛。但是我很痛!!!!!
痛的點在於醫師用鴨嘴撐開時,之後採集過程的確像網路的大家所言不會痛。
(默默猜想是因為我懷孕和生產後初期都沒有和老公恩愛所以會痛嗎?)
當醫生把陰道鴨嘴鉗放入撐開,如果不順利的話,因為痛所以促進肌肉收縮,就更難放入鴨嘴,阻礙採樣拉長痛的時間。
所以放鴨嘴的過程會痛,用抹片刷或抹片木棒採樣時不會痛。
3.做完採樣會流血嗎?
我做過的幾次都會有稍稍滲血,所以門診前會墊衛生棉在小褲上。
4.做抹片檢查前要注意什麼?
A. 避免使用陰道藥物塞劑。
B. 勿盆浴或沖洗陰道。
C. 月經來臨期間不行時做抹片。
D. 前一天應避免性行為。
E. 子宮頸急性發炎期時,應先以藥物治療後再做。
F. 剛做過子宮頸手術治療後避免做抹片(冷凍治療、電燒、切片、圓錐切除、雷射治療或切片、高頻電刀切割等)。
5.如何知道檢查結果?
所有抹片結果(無論正常或異常),都將於兩星期內主動郵寄報告。
若抹片異常者(發炎、ASCUS、LSIL、HSIL及癌症)會主動掛號婦產科門診,門診單夾在報告書中。
我的第一次抹片檢查的確有在第二個星期的最後一天寄達,但是切片則遲遲未收到。
一顆心很忐忑,等了三週,我去電長庚病理中心查詢,才說原本要寄,
但是看到前次門診已經有幫我預約下次回診看報告的時間,加上我住在離長庚不遠處,所以就沒有寄了。(我無言……)
6.子宮頸抹片異常的分類與處置 ?
(引用自 台灣醫界 2004,4月,第47卷第4期
http://www.tma.tw/magazine/ShowRepID.asp?rep_id=1633
子宮頸抹片異常的分類與處置 顏兆熊)
細胞學檢查結果(Bethesda分類系統) |
相對應之病理學診斷 |
初步處置方式 |
||
未發現上皮內病變或癌症 |
|
定期抹片檢查 |
||
鱗狀細胞異常 |
非典型鱗狀細胞(ASC) |
重要性不確定之非典型鱗狀細胞(ASC-US) |
不確定 |
(1)重做抹片,或 |
|
無法排除高度病變之非典型鱗狀細胞(ASC-H) |
不確定 |
陰道鏡檢查 |
|
低度鱗狀細胞上皮內病變(LSIL) |
|
第一級子宮頸上皮內贅瘤(CIN 1) /輕度細胞分化不良(mild dysplasia) |
陰道鏡檢查 |
|
高度鱗狀細胞上皮內病變(HSIL) |
|
第二級子宮頸上皮內贅瘤(CIN 2) / 中度細胞分化不良( moderate dysplasia) |
陰道鏡檢查+子宮頸管內評估※ |
|
鱗狀細胞癌 |
|
侵犯性鱗狀細胞癌 |
陰道鏡檢查+子宮頸管內評估 |
|
腺細胞異常 |
非典型腺細胞(AGC) |
|
不確定,可能為鱗狀細胞或腺細胞的高度病變 |
陰道鏡檢查+子宮頸管內取樣◎* |
非典型腺細胞,較像贅瘤(ACG, favor neoplasia) |
|
不確定,可能為鱗狀細胞或腺細胞的高度病變 |
陰道鏡檢查+子宮頸管內取樣 |
|
內頸部原位腺癌(AIS) |
|
原位腺癌 |
陰道鏡檢查+子宮頸管內取樣 |
|
腺癌 |
|
侵犯性腺癌 |
陰道鏡檢查+子宮頸管內取樣 |
ASC: |
atypical squamous cell |
|
AGC: |
atypical glandular cell |
ASC-US: |
atypical squamous cell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 |
|
AIS: |
endocervical adenocarcinoma in situ |
ASC-H: |
atypical squamous cells cannot exclude HSIL |
|
# |
以陰道鏡檢查子宮頸與陰道,並對懷疑有病變處做切片 |
LSIL: |
low-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|
|
※ |
以陰道鏡或子宮頸管內取樣評估子宮頸管內是否有贅瘤 |
HSIL: |
high-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|
|
◎ |
以子宮頸管內刮搔或子宮頸刷取細胞做細胞學或組織學檢查 |
CIN: |
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|
|
* |
若為非典型子宮內膜細胞,應做子宮內膜取樣 |
7.各個階段的發展情形:
第一級上皮內贅瘤(CIN 1)
惡化成更嚴重上皮內贅瘤或侵犯性癌症的比率為11% (惡化成子宮頸癌的比率為0.3%),持續為第一級上皮內贅瘤的比率為32%,而自行回復正常的比率則為57%。
第二級上皮內贅瘤(CIN 2)
惡化成原位癌或侵犯性癌症的比率為22%,持續為第二級上皮內贅瘤的比率為35%,而自行回復正常的比率則為43%。
第二級上皮內贅瘤演變成原位癌或侵犯性癌所需時間,在51歲以上婦女為70-80個月,在26-50 歲者為41-42個月,在小於25 歲者為54-60 個月。
(持平的機率恰好是1/3,變嚴重的比例也不低,所以我才決定直接電燒治療)
第三級上皮內贅瘤 (CIN 3)
惡化成癌症的比率約為20% (各家報告的比率在 13-72%之間),自行回復正常的比率約為32%。
8.電燒會痛嗎?需要麻醉嗎?手術過程如何?
話說當時決定要手術時,我問醫生需要麻醉嗎?
同時間,醫生說不用/旁邊護理師說全身麻醉
當下我有點疑惑,便再問了醫生。
醫生表示,不會痛,而且手術很快,不需要麻醉。
後來到候診室等資料,護理師出來講解時,我又不安的偷偷問了一下,真的不用麻醉嗎?
護理師答:剛剛醫生說不用,那就是不需要了。
不安的感覺仍然存在,回家後又回到茫茫網海上搜尋。
有位醫生的網頁說電燒會痛,所以需要麻醉。(天啊~~~~~~)
好不容易搜尋到一則網友的分享,大大聲的說:電燒不會痛,只有熱熱的感覺。(稍微安心了)
手術當天,我仍舊為了這件事不安,腦公說,不然等一下報到時再問一下。
到了手術報到櫃台,護理師A看了我給的書面問:沒有麻醉同意書嗎?我說:醫生說不用麻醉。
這下子可好了!好不容易安定的心又被挑起了。
輪到護理師B詢問基本資料等等時,
我問:這個手術不需要麻醉嗎?
她說:醫生說不用那就不用。
我說:但是我很焦慮,可以現在再簽同意書要麻醉嗎?
護理師表示要去電問一下。(不曉得交談內容,後來我拿到一張局部麻醉的同意書)
開心的簽下了局部同意書,安心的等待手術的來臨。
終於叫到我的名字了。
幫我推床的護理師說:妳這個手術用局部麻沒用,因為子宮頸沒有痛覺,不需要麻醉。
(其實我是想麻醉下半身,讓我在塞鴨嘴的時候不要痛啊......)
我膽戰心驚的說:可是我看網路好像有醫生說要全身麻醉,我真的都不用任何麻醉嗎?
護理師說:那妳有禁食嗎?
我說:沒有。
護理師說:那也不能臨時全身麻了。而且醫師如果說不用那就不用。
我說:好吧~那我只能想辦法hold住了。
進了手術房,醫師應該知道我在擔心這個,便說,妳不用太緊張,手術很快,跟內診很像。而且剛剛我才在隔壁做了一個電燒,也是不用麻醉的。
這下我比較安心。
不過忐忑的我跟護理師說,希望手術過程她可以陪我聊天讓我轉移注意。
果然一開始塞鴨嘴就有點不順利,我也更想辦法融入和護理師聊天以忽略痛覺
忙了一下下,醫生決定換別的鴨嘴。
馬上!醫生說:豁然開朗!
然後醫生邊解說她要怎麼進行
果然電燒的時候不會痛啊!不會痛啊!不會痛啊!
真的就是有些熱熱的感覺。
很快手術完成了。
醫生說:看吧!不會痛,也很快!所以不必為了這個小手術挨餓又頭昏。(全身麻醉的前天12點要禁食,退麻藥時會頭昏)
順利的完成手術嚕~~~
延伸閱讀
※經驗分享※ 讓我不用再一鼻孔出氣! 過敏性鼻炎的福音:翼管神經切除術、下鼻甲切除手術及住院心得 推薦台北慈濟蘇萬福醫師